关于清前期民间流行的民歌、小曲的具体曲调,在蒲松龄所著的《俚曲》一书及李斗所著《扬州画舫录》等书中,有详尽的载录,共219曲,这还只是部分。清前期民歌、小曲(俚曲)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,故在市井广为流传。清人刘廷玑在《在园杂志》一书中说:“小曲者,别于《昆》、《弋》大曲也。在南则始于《挂枝儿》。……一变为《劈破玉》,再变为《陈垂调》,再变为《黄鹂调》。……在北则始于《边关调》。盖明时远戍西边之人所唱,其词雄迈,其调悲壮,本《凉州》、《伊州》之意。……再变为《呀呀优》——《呀呀优》者,《夜夜游》也,或亦声之余韵,《呀呀哟》。如《倒扳桨》、《靛花开》、《跌落金钱》,不一其类,又有《节节高》一种。”
在艺术方面,民歌、小曲亦富有特色。其一,是一曲的变体,即由某些曲调产生多种变体,以表达较为复杂的内容。如前述的《寄生草》、《岔曲》、《剪靛花》等,均有同一曲调的多种音乐变体。其二,是一曲前后部分分开运用,即某些曲调,在需要时,可前后拆开,灵活运用。如《叠落金钱尾》、《寄生草尾》、《岔尾》等。其三,是一曲可重叠运用,即连用时旋律节奏上前后相应变化,以描写较复杂题材。如《南词》、《西湖十景》等。其四,是多曲可联成一套。如《北寄生草》——《平岔》——《银纽丝》——《寄生草尾》;《剪靛花》——《南词》——《正调》等即是。其五,是曲间可以加说白。对此,在《霓裳续谱》、《白雪遗音》等书中均有实例。其六,是曲间可以加帮腔。在《白雪遗音》中所谓《马头调带把》,即指《马头调》加帮腔而言。